×

用户登录

您的位置: 首页 >优化营商环境>详细内容

鼎城区:把整改成效落实到服务企业发展中

分享到:
2025-07-03 11:54 来源: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【打印】 【字体:

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鼎城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抓作风建设,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,深入学习研讨增强思想自觉,深入查摆问题找准着力点,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改进作风,紧盯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解决问题,把整改成效落实到服务企业发展中,将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。水电气网报装提速实现“1日办好”、政务改革经验被省市媒体报道、典型案例被省营商环境专刊采用。一季度,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4.98亿元、增长15.2%,规模工业增加值15.2亿元、增长14.8%,外贸经济完成6.18亿元、增长109%。

紧盯作风顽疾,优化环境促发展。区委将不担当、不作为等作风顽疾纳入常委班子问题清单,明确由纪委书记、常务副区长两名常委牵头,制定可行举措,真正实现转作风、优环境、促发展。一是“制度+培训”规范权责。创新采用跨部门联合检查、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检查等模式,有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。制定《鼎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》,明确“首违不罚”“规范涉企检查”等内容。6月以来,通过发布检查主体公告、开展专题培训、推行“入企必扫”扫码检查等举措,实现规上企业“湖南营商码”覆盖率100%。截至6月18日,已完成扫码入企检查163次,执法规范性得到显著提升。二是“清单+数据首违不罚。4月起,按照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要求,区政府办全力推动32家执法单位梳理免罚清单,目前已有20家单位完成清单制定并公示,共梳理出481项免罚事项。截至5月31日,全区累计免罚8592件、减轻处罚17件、从轻处罚13件,市场监管部门罚款金额同比减少31万元,交警罚单数下降9634件、罚没金额减少591.7万元。6月10日,16家重点单位公开承诺落实“首违不罚”,并通过鼎级传媒等平台宣传推广,进一步营造了“三化一流”的发展环境。三是“监督+创新”确保长效。通过发布征集线索公告广泛收集线索,已处理3件企业反映的问题;设立3个监督联系点、选聘8名监督员,织密外部监督网络。制定《鼎城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方案》,创新推出“白名单”制度、告知承诺制、轻微违法首违不罚等机制。2024年省评问题整改率超90%。2025年二季度隐患较一季度减少6个,水电气网报装提速实现“1日办好”、政务改革经验被省市媒体报道、典型案例被省营商环境专刊采用。   

紧盯难点堵点,全程代办优服务。针对企业反映的程序繁琐、效率低等问题,鼎城区通过创新模式、精细服务、协同联动等举措,构建起全方位、全流程的代办服务体系,让企业办事更便捷高效、舒心满意。一是创新模式增效力。实行“三专”服务模式,设立代办专窗、开通服务专线、组建专业代办团队,实现企业诉求“10分钟响应、全程跟踪、闭环管理”。针对企业个别非核心材料不全或跨部门审批难题,推行容缺受理与并联审批机制,大幅提升事项办理效率。开展数字化赋能,结合湖南省“一网通办”平台,推动可网办事项线上办理,指导企业通过“湘易办”App等网上途径申报事项,提升网办率。二是精细服务快响应。充分发挥驻企联络员作用,及时收集企业需求并进行前置指导,实现问题“发现即响应”,及时化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。代办专员定期走访、精准服务企业。学习教育以来,代办专员累计上门服务企业50余家,解决企业诉求80余件。三是协同联动强合力。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,代办专班联合住建、自然资源等主要职能部门开展“协同联合”,破解企业办证、用地、建设等堵点问题。在园区新引进的钙钛矿新材料项目中,相关部门到企业会商,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的难题。代办专班还通过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,收集反馈意见并优化流程,确保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。

紧盯企业需求,降本增效添动力。按照开门教育要求,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“走找想促”,找准企业普遍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,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。一是想方设法降低用能成本。为园区企业提供用能分析、节能减排等服务。收集园区企业用电计划,引导企业错避峰用电,并引进分布式储能格林兰德项目,引导企业在电价低峰时储能,每度电可节约2分钱。大力推动光伏项目建设,1—5月,园区配套建设光伏容量17兆瓦,年发电量约1700万度电,在用电负荷紧张期间,光伏发电可满足部分企业用电需求,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。二是用活政策降低金融成本。常德高新区与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积极推广“金融超市”应用,入驻金融机构40家,上线金融产品375项,出资2900万元风险保证金,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、潇湘财银贷、银政担贷、科技贷、信补贷等业务。今年一季度,为20余家企业提供7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,平均利率3.7%。三是靠前服务减低用工成本。建设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,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化市场服务,入驻人力资源机构19家,有效解决了园区临时性、季节性用工问题。深化校企合作,探索开展“三三制”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,与市内高职院校联建公共实践中心,将院校实训基地搬到园区、走进企业。目前首批89名学员于6月底到中联建起、中联农机、特力液压等5家重点企业顶岗实习,第二批近200名学员将于9月入驻实践中心。首批学员入职企业后可为企业节约招聘、培训时间和用工成本每人近5万元。四是统筹协调降低物流成本。探索建立园区至德山港、盐关码头、高铁站的公铁水转运专线,推广标准化运载单元,降低大宗商品、整车商品的物流成本。及时解决企业个性化问题,比如,响箭重工混凝土泵车属于超长超宽、在常德无法直接上高速,需用拖车运到上海港口,费用约1.2万元。现经过协调,交管部门同意发放临时牌照,泵车可以直接开到港口,费用约8千元,每车次节省约4千元。五是尽力而为降低用地用水成本。工业用地实行弹性出让,出让年限由50年、亩均摘牌价格约30万元/亩调整至不超过30年、亩均摘牌价格不超过20万元/亩。先后投资3500万元对原鼎盛水厂进行改造升级,泵站加压能力由5千吨/日提高到2万吨/日,建立计量分区,全面保障企业用水。目前,工业用水价格执行常德市城区统一标准,不含污水处理费的水价与周边区域相比,处于中游水平。

终审:谭艳丽
【我要纠错】 责任编辑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